无疑这届奥运会从规模、比赛、技术等方面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场馆设施的节能性能更是不例外。
十三五是环境保护决战之期和转折之期,任务艰巨,前景可待。六、加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环境治理。
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励激发企业家的环境慈善之心。新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大幅度提高了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保约束和责任要求,也赋予社会更多的环保权利。整体优化环保战略的主线是绿色发展。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把积极推进绿色城镇化、提高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能力作为环保应对之策。2015年对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公开约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负责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公布了74个典型环境违法案例。会议提议对各国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在极端气候事件和高碳资产环境下可能面临的风险。
比如可以在美国总统换届之前提前锁定美国的减排任务。倡导各个国家签订《巴黎协议》是气候行动的第一步,更为严峻的是如何确保各国实践其承诺和衡量实践的效果,以及各国否能在短短的几年内确立行动决心。而如果依据有些国家在巴黎峰会上提出的减排目标计算,全球升温幅度最终可能达到3摄氏度。报告还指出,如果没有深化减排,2030年后的减排进程则难以实现将温度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的目标。
如果我们现在践行巴黎承诺,则可以将温升限制在2摄氏度内。从某方面来说,今年底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比巴黎会议更重要,因为大会将商定更为细节的、能成功实践气候协议的具体行动。
在2018年全球盘点的时候,各国的减排目标应该深入其各个经济领域,并应提出2020年后的修订减排目标,来自气候互动智囊团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商学院的联合报告指出。本周四即将发布的一项重要报告指出,如果升温达到2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将大幅升高,许多城市和沿海区域都将被淹没,数十亿人将无家可归。菲格丝说,如果还是照着老样子来,恐怕要在2025年到2035年才能达到峰值,所以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之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在本周召开一次联合国气候科学专家会议,研究探讨相关减排措施可行性,从而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
约翰麦克加里蒂认为,巴黎气候协议如能在本周签署,将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向着更快速、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坚持,1.5摄氏度的温控标准才被写入了巴黎气候协议。所以说,那些排放大国也是从减排措施中获益最多的国家。从联合国气候进程角度来说,提早通过巴黎气候协议也有很多好处。
中美等排放大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0%左右。本周四,预计至少有155个国家签署巴黎气候协议,并于明年开始落实具体条例,而此前官方宣布的协议生效日期是2020年。
这些排放大国若能尽早采取行动,则能加快全球减排进程,以免巴黎协议像以前那样陷入各种程序冗长的缠斗中美两国此前表示,将于2016年内正式签字加入《协定》。
有评论认为,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协定》可能会提前生效,最快甚至在2016年内就能实现。从现有的科研数据来看,《协定》并不足以充分应对气候变化。据《华盛顿邮报》21日报道,中国、美国等超过150个国家有望于当地时间4月22日签署《巴黎气候协定》,签署国家数量之多,可能创造新的纪录。在政治和外交上,《协定》值得庆祝,但气候物理学却是冷酷无情的。研究表明,2摄氏度相当于一个门槛,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另外,欧洲气候行动跟踪组织则预计,地球温度会上升2.7摄氏度。
对许多国家来说,签署只是加入的第一步,还需要经过国内的一系列流程批准才能加入该协定。这一天,超过150个国家代表将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
只要有55个国家签署协定,并且其排放总量占全球比例不低于55%,《协定》就能正式生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顾问布莱恩迪斯表示,《协定》很有可能提前好几年生效,我们距此仅咫尺之遥。
若从未来回望,2016年4月22日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斯特尔曼表示,地球温度可能会上升3.5摄氏度。
另一方面,即便世界各国充分履行《协定》规定的各项责任,依然无法把地球温度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联合国官员表示,中美等大约150个国家有可能在会议第一天就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有望打破1982年签订《联合国海洋公约》时创下的119个国家的纪录。2015年12月谈判期间,《协定》原本预计将于2018至2020年之间生效。有数据显示,中美两国排放量在全球占比将近40%。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戴维瓦斯科认为,这体现了世界各国对环境事务的大力支持。气候问题在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均有体现。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将代表中国在这份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的历史性协定上庄严签字。2009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在丹麦哥本哈根宣告失败。
不过,受到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影响,世界各国迟迟无法团结应对若从未来回望,2016年4月22日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顾问布莱恩迪斯表示,《协定》很有可能提前好几年生效,我们距此仅咫尺之遥。气候问题在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均有体现。研究表明,2摄氏度相当于一个门槛,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中美两国此前表示,将于2016年内正式签字加入《协定》。
另外,欧洲气候行动跟踪组织则预计,地球温度会上升2.7摄氏度。不过,受到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影响,世界各国迟迟无法团结应对。
2015年12月谈判期间,《协定》原本预计将于2018至2020年之间生效。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斯特尔曼表示,地球温度可能会上升3.5摄氏度。
联合国官员表示,中美等大约150个国家有可能在会议第一天就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有望打破1982年签订《联合国海洋公约》时创下的119个国家的纪录。有评论认为,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下,《协定》可能会提前生效,最快甚至在2016年内就能实现。